紫微斗数入门
一、堪舆
《淮南子》中有:“堪,天道也;舆,地道也。”
剑出风流意断金,青锋飒沓如流星,意气相倾山河移。
堪即天,舆即地,堪舆学即天地之学。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,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,把天道运行、地气流转以及人,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,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,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,寿夭穷通。
从科学角度讲,风水之学是一种环境心理学,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、运气。风水上所说的“气”,是能源、气流,是物理中的场,看不到,每个人却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。
风水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阴阳论,它把世间万物均划分为阴阳两极,风水的宗旨就是要实现阴阳调和,而太极便是阴阳调和的最佳状态,有安定气势的效果;风水学的另一重要概念则是五行思想,将世间万物以五种性质划分,五行之间彼此相生相克,维持均衡的状态。
往事浓淡,色如清,已轻;经年悲喜,净如镜,已静。
二、占星
《易经》有云“观乎天文,以查时变”。远古时代,世界各民族从畜牧时代进入农业时代,必然伴随着对天象的观测,中国古代天文预测主要涉及星象。
人们将星体运动的变化与天气、人文活动等客观现象进行联系与记录、研究与思考,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,我们把这类活动统称为“占星”。最迟在汉代,我国已把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了。明于盛衰之道,通乎成败之数,审乎治乱之势,达乎去就之理。
在古代天文学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概念,“黄道”即太阳视运动轨迹,“白道”即月亮视运动轨迹。古人在黄道两侧各延宽八度,共十六度宽,称黄道带,古人把黄道、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,是为“二十八宿”,并以此作为坐标,观测日月、五星的运行。
金(太白)、木(岁星)、水(辰星)、火(荧惑)、土(镇星)五颗星因为是除地球外距太阳最近而与日、月被合称“七政”,又称“七曜”。北极星被古人认为是天的中心,称它为“中宫”。而最接近北极星的七颗星: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组成了北斗星。《史记-天官书》说北斗是“帝车之象”。
人们根据观测制作各种各样的占星盘,希望通过星运来避免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,而占星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而发展,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
风流云醉,沁香丹桂。
三、太乙神数
太乙,又称太乙数、太乙神数,是术数的一种,为三式之首,(“三式”即我国古代术数中三大秘术太乙、奇门、六壬同称“三式”),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,相传太乙式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。真正的修道,不是懒惰,不是散漫,不是闲云野鹤,而是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式去实践价值。
《奇门五总龟》曰;“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,雷公或九宫法,以灵龟洛书之数┄,”仿易理所作,属易经象数之学。其法大扺本于《易纬.乾凿度》太乙行九宫法。采用五元六纪,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,七十二年为一小周期,太乙每宫居三年,不入中宫,二十四年转一周,七十二年游三期。太乙以一为太极生二目(主、客目),二目生主客大小客与计神共八将。(与易经太极分二仪,二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相仿)。以太乙八将所乘十六神之方位关系定出格局,可占内外祝福;又临四时之分野,可占水旱疾疫;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,可预测古今治乱;又可推出年卦、月卦等。
太乙神数是古代人民智慧高度发达的象征,是我国文明的重要成果,但,现在已基本失传。
季节总要走向金黄,少年也终将成为宝藏。
四、奇门遁甲
自古就有“太乙明天道,奇门晓地理”的说法,奇门遁甲作为高端层次的预测术,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,运用另一套奇门模型来解析风水。
“奇门遁甲”的含义是由“奇”“门”“遁甲”三个概念组成。
“奇”就是乙、丙、丁三奇;“门”就是休、生、伤、杜、景、死、惊、开八门;“遁”即隐藏,“甲”指六甲,即甲子、甲戌、甲申、甲午、甲辰、甲寅,“甲”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,它藏而不现,隐遁于六仪之下。“六仪”就是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,甲戌同六己,甲申同六庚,甲午同六辛,甲辰同六壬,甲寅同六癸。另外还配合蓬,任,冲,辅,英,芮,柱,心,禽九星。
身前浮云涌动,身后万千铁甲。
奇门遁甲的占测主要分为天,门,地三盘,象征三才。天盘的九宫有九星,中盘的八宫(中宫寄二宫)布八门;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,静止不动;同时天盘地盘上,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(乙,丙,丁)仪(戊,已,庚,辛,壬,癸六仪)。
奇门遁甲是与六壬、太乙并称的三大秘术之一,也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,号称帝王之学,是论天体、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著。应用天干、地支、八卦、九宫、九神、九星、八门等元素,处在高屋建瓴的方位,运筹帷幄。
风声细细,花香淡淡,黎明一线微光,将奔来眼前。